解开“心疙瘩” 调出“心气顺”
——来自武山县部分乡镇的人民调解故事
【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群众遇到纠纷,无论事儿大小,均关涉平安和谐。
近年来,武山县各乡镇、村(社区)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一大批人民调解员勇担矛盾纠纷调解重任,用心用情调解大小纠纷,解开群众“心疙瘩”、调出群众“心气顺”。他们不辞辛劳,走村串巷,守护着一方平安。
6月29日,记者走进武山县部分乡镇人民调解群体,采撷到许多人民调解故事。
6月29日,武山县司法局四门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在排查矛盾纠纷。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摄
调解地埂纠纷 去掉老人一块心病
2月17日,家住洛门镇林庄村64岁的何某来洛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他说,他与高桥村丁某土地地埂纠纷经村调委会调解,没有调解成功。前几天,丁某记恨他找村委会调解,并找上门来两人发生了言语冲突,让他在村里人面前抬不起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调委会对何某情绪进行疏导,并告知他让他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因这件事情涉及两个村,一个村干部在场也不好定夺,所以需要两个村干部联合调解。
随后,人民调解员协同村干部赴现场调解,因地埂年代已久,无法界定,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调解员发现,丁某已经在地埂处垒起砖墙,但是砖墙为弧形,突出到何某的地中,大家决定采用尺子度量。
经丈量何某土地面积与确权证面积基本相符,何某心里得到许多安慰。丁某表示,现在他主没有劳力和时间拆墙,等以后他正式修墙时,将突出的部分缩进去,给何某留出来,这样他的墙也美观了,何某也不会被村里人嘲笑了,双方就此达成了调解协议。
“此类纠纷在农村多发。”洛门镇调委会工作人员说,处理难点在于双方当事人属于两个村,地埂年代已久,相关依据年久无法查证。在此次调解中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让双方当事人能认识到只有调解是处理此次纠纷的最佳途径,以免矛盾激化,最终圆满结束了此事。
调解婚姻纠纷 化解两家人积怨
前不久,大蒿村村民苗某雨来到四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反映,自己的儿子与同村苗某林的女儿在2018年举办了婚礼,但未领取结婚证,婚后双方感情破裂,经多次劝和也无和好的可能。双方在彩礼退还问题上发生了纠纷,男方清算财物共计14万余元,而女方以青春受到了损害,拒绝退赔彩礼,双方为此大打出手,其儿子还扬言要报复,事态严重。
调委会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间制止了男方过激行为,之后多次对双方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最终,女方主动退还男方彩礼现金9万元及价值2万多的首饰,男方也向女方家人因威胁的事情道歉,化解了两家人积怨。
事后,苗某雨说,“多亏了调委会的工作人员,要不然我们真成仇人了,指不定会发生啥事,现在好了,两家的心都放下了。”
像这样的调解故事,在武山县乡镇、村(社区)时有发生。
“武山县以规范乡镇、村(社区)调委会为契机,以拓展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突破,不断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网络。”武山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飞豹说,截至目前全县共设立各级调解组织376个、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294名,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13个、培育创建甘肃省“枫桥式”司法所1个、甘肃省“枫桥式”人民调解组织1个。
据了解,近三年来,全县人民调解组织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300余件,调成率达98.4%,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韩小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