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人潜伏美军阵地,计划胆大包天邓华反对,郑维山:一切我承担
(资料图片)
有人说,战将之所以成为战将,就是靠了他们的胆识。 这话多少有点绝对。战将之所以能够成为战将,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没有胆识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一员战将,却是大家都公认的。
传奇战将郑维山在朝鲜战场上的金城战役,为广大指挥员上了生动的一课。
1951年2月,郑维山以19兵团副司令员的身份,与司令员杨得志一起率部奔赴朝鲜战场。次年6月,郑维山调任第20兵团代司令员。
1953年5月7日,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在汉城举行记者招待会,声称要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进攻,甚至狂言“必要时单独作战”。
这时,组织上已经找郑维山谈话,要他回国任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立即表示,即使不当军区司令,也要打好夏季反攻这一仗。
当时,第二十兵团正面位于东线,东与朝鲜人民军为邻,西与志愿军九兵团为邻。战线走向呈凸向的弧形,顶端为金城,北汉江自北而南将战线分为两部分。这个地区是1951年敌军发动夏秋攻势时攻占的。
敌军的主阵地十字架山、9492高地、883.7高地,均高于我军一线阵地。我军阵地除鱼隐山、鹫峰山外,地形均低于敌方阵地,处于不利地位。
经过缜密的侦查,郑维山形成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决定采用潜伏手段打掉敌人的加上团阵地。
这个想法在会上提出后,多数人反对,只有事先通了气的进攻部队第60军军长张祖谅表示完全支持。
许世友会后说:“我打仗素来是大胆的,可是你比我还大胆。”
郑维山说:“我作出这个决定虽然是大胆的,却是有把握的。因为我认为敌人决不会估计到我军会展开那样规模的进攻,更不会估计到我军会在敌人阵地前潜伏。我打仗历来是只要有70%的把握就敢下决心。”
有人提醒:“哪怕是一个人动一动就会被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时,作战室的电话响了,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来电话,“请郑维山同志接电话。”
邓华对郑维山说:“我们考虑了你们的作战计划,我们认为打883.7、949.2高地的条件不成熟。我们的意见是不要打,请你们考虑。”
郑维山回答:“我决心已定,错了我负责。”
挂了电话,郑维山严肃地对与会者说:“这一仗一定要打。错了我负责!杀头杀我的!”
大潜伏的作战计划付诸实施了。
6月9日,第60军的3500多名官兵携带大炮,悄悄潜伏到了敌人阵地前沿。
突击连离敌人前沿不到200米,潜伏部队如果咳嗽或睡觉打呼噜,敌人都能听到。
敌人在6-70度的陡坡上,从上网下扔手榴弹就可以甩到潜伏区,至于步枪、大炮的危机就更不用说了。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这么多人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潜伏将近20多个小时,一旦被发现了,后果不堪设想。
1953年6月10月这一天,郑维山和其他兵团指导人员的心情一样,坐在指挥室里,一整天都在担心、焦虑中度过,但是他相信,经过周密的准备,参加潜伏的指挥员们都会客服各种困难。
晚8时20分,我军声东击西的炮火准备开始。山坡下的潜伏部队在我炮火向纵深正式延伸后,潜伏的突击部队立即向各自目标发起冲击。
战士勇猛,进攻神速。
突击队的出现,如神兵天降,一下子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仅用1个小时零10分钟,就歼敌1个团大部,并占领敌该团高峰阵地,首创我军防御作战以来一次歼敌1个团大部的范例。
大潜伏取得了成功,开创了现代化条件下白天大规模潜伏作战的范例,为金城战役胜利,迫敌全面停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却不见了郑维山的影子。
有人看见,五六天没有合眼的他,竟然在作战室的桌子上睡着了。
这是身经百战的郑维山将军指挥的最后一次作战,是他的战争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也是他的作战风格和指挥特点的集中表现。
在事关成败的当时,要做出不见经传的大规模敌前潜伏的决心,是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略!
无怪乎连久经沙场的我军著名将领,时仼三兵团司令员的许世友在战后同郑维山将军说:“老郑啊!你想过没有,这仗如果打败了,你怎么交代?”
郑维山将军说:“我不会失败,我了解对手,我相信自己的决心和计划,更相信六十军的指战员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