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抽年线兔年或仍延续估值收复
(资料图)
文/黄智华
1月30日为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大盘冲高回落,基本回补开盘上涨缺口,当日汽车、酿酒等品种居涨幅前列。
港股经过前两个交易日上涨后,本周一大幅回吐,恒生科技指数午后跌幅扩大至4%,恒生指数下跌2.7%。节前埋伏的资金有所兑现。
从走势看,沪指上行至去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密集整理区,难免有所波动,并有适当回抽年线要求,部分日线指标超买的品种或有获利回吐压力,关注近期蓄势充分的部分蓝筹品种。
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尽管未来上行或较反复,但预期兔年A股或延续复苏的估值收复行情,年线可望收出收复性的中大阳线。
外资持续买入“中国资产”
去年11月以来,国内防疫政策不断优化,美联储加息预期逐步见顶,人民币近期持续升值,在内外部积极因素的共振下,吸引外资买入“中国资产”,A股走出一波“暖冬行情”。
2023年以来,上证50指数涨速加快,这应该与北向资金的持续爆买有关。截至1月20日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北向资金2023年以来净买入已达1125.31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的净买入900.20亿元,也超过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全年净买入总额,同时创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单月净买入新高,超过此前2021年12月的历史峰值889.92亿元。
据有关披露,从1月目前净买入金额来看,北向资金增持了66个行业,其中酿酒行业居首,其次是证券行业。北向资金减持了34个行业,其中电力行业最多,其次是农牧饲渔行业。
北向资金大量买入,或来源于外资机构看好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进而中国股票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吸引力显著提升。据报道,中国机遇成为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2023年1月16日至1月20日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金融服务机构、全球主权投资机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机构聚焦中国重启,有主权投资机构表示“中国回来了” “会持续增加中国投入”。
未来几年行情有可能由增量资金(其中包括北向资金)主导,关注增量资金介入的领域。机构增量资金估计选择处低位或整理充分的低估值稳健成长品种。
据报道,2022年11月28日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正式开售,截至目前,绝大多数产品已经实现了正收益。
2023年或为增量资金布局建仓年,由于近几年不少蓝筹品种跌幅大,同时也存在上方解套压力,市场未来或将开启结构慢牛模式,2023年或是反复展开估值收复行情,为未来大牛市打好基础。
大盘2023年1月的上涨或奠定兔年全年上涨的基础,或至少收复2022年的失地。
下降趋势得到扭转
从走势看,沪指在虎年最后一个交易周上破年线,以及上破2021年12月以来的下降压力线,即2021年12月13日3708点、2022年7月5日3424点、2022年12月7日3226点等高点连线,意味着2021年12月以来的调整之势得到扭转,市场稳定性得到提高,兔年或挑战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长达1年多的大箱体下边,即2020年7月27日3174点、2020年11月2日3209点、2021年7月28日3312点、2022年1月28日3356点等阶段低点连线,2022年7月5日3424点高点也在上形成。
上述大箱体下边为上方重要关口,现位于3480-3500点,是2023年较为重要消化的压力区,是历史密集套牢区,如有效上破,或反复挑战2018年1月29日3587点与2021年2月18日3731点等顶部连线(现位于3850点上下),同样是2023年重要消化压力带,这两道压力带可以说是牛熊分界线,未来如果能持续放量上破,则一轮大周期牛市或来临。
2023年5月为沪指2013年6月25日1849点底部以来的第120个月,该1849点底部促成了后来2014年和2015年的牛市行情,成为一轮牛市起点。
未来不排除在上述两个压力带之一形成压力点而呈现一波调整蓄势,而在2023年5月前后(包括4月或6月)构筑支撑低点回升。
120个月为10年周期,为极重要的转折周期,2023年5月(包括4月和6月)不排除成为未来长周期牛市的转折起点或启动点。
从历史走势看,4月、5月和6月在沪深股市中往往处于一年中赚钱效应的最高潮或在下跌周期中产生较大的反弹行情,是形成重要顶部或底部的时段。
(本文仅追踪反映市场特征状况,不作为操作建议)